龙8国际-剑指未来,姜鑫瑞,以剑为笔书写自信篇章

在一条狭长的龙8国际金属剑道上,两位身着白色击剑服的选手相对而立,面罩之下,目光如炬;手中长剑,寒光闪烁,电子裁判器的嗡鸣声中,一道身影骤然启动——弓步、冲刺、击打、延伸!灯亮,得分!14岁的姜鑫瑞收回剑尖,轻轻吐出一口气,透过面罩可以看到她眼中闪烁的坚定光芒。

这不是她第一次站上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的领奖台,但每一次胜利都让她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”姜鑫瑞在接受采访时说道,“而一旦踏上那条剑道,你就明白——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

缘起:与剑结缘的少女

姜鑫瑞与击剑的相遇纯属偶然,四年前,还在上小学的她陪同朋友参加击剑体验课,却意外地被这项“移动中的国际象棋”所吸引,教练还记得她第一次握剑的样子——那双本应稚嫩的手稳稳地托起长剑,眼神里是与年龄不符的专注。

“很多孩子刚开始学习击剑是因为觉得帅,但姜鑫瑞不一样,”她的启蒙教练王指导回忆道,“她总是问为什么——为什么这个动作要这样做?为什么这个战术在这里适用?她不仅在练剑,更在思考剑。”

训练是枯燥且艰苦的,每周五次,每次三小时的基础训练对成年人来说都是考验,更别说一个十岁的孩子,步伐练习要重复上百次,手上磨出水泡,挑破后缠上绷带继续练习,母亲曾心疼地劝她休息,小鑫瑞却摇摇头:“妈妈,我喜欢这种感觉,每一次挥剑都能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强。”

蜕变:比赛铸就的自信

去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女子花剑比赛,是姜鑫瑞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作为年龄组别中最年轻的选手之一,她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半决赛,面对的是卫冕冠军——一位比她高出半头、经验丰富的对手。

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,双方战成14平,最后一剑定胜负的时刻,整个体育馆鸦雀无声,姜鑫瑞回忆道:“那一刻,我听不到任何声音,看不到任何人,眼中只有对手和那条剑道,我忽然明白教练常说的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是什么意思。”

她没有选择复杂的战术,而是做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进攻——弓步、冲刺、直刺!灯亮,得分!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

剑指未来,姜鑫瑞,以剑为笔书写自信篇章

“那场比赛后,我好像变了一个人,”姜鑫瑞笑着说,“不只是在剑道上,在学校里我也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,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,击剑教会我,只要准备充分,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。”

这种变化也被她的班主任李老师证实:“鑫瑞以前是个相对内向的孩子,现在她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,还主动竞选了班级学习委员,你能明显感觉到她眼神里的坚定和自信。”

独行:剑道上的孤独与成长

击剑是一项特殊的运动,尽管有教练指导、队友鼓励,但一旦比赛开始,选手只能独自面对两米宽、十四米长的剑道,没有队友可以依赖,没有暂停可以喘息,每一个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,每一个后果都必须自己承担。

“很多人不理解击剑运动员在面罩后面的孤独感,”国家击剑队前队员、现省队主教练陈教练分析道,“这正是这项运动最磨练人的地方,它强迫你独立思考、快速决策、承担后果,对于青少年来说,这种体验尤为珍贵。”

姜鑫瑞对这种“孤独”有着自己的理解:“刚开始我也害怕,特别是比分落后时,会特别想回头看教练,但现在我知道了,那条剑道就像人生的一段缩影——我们都要学会独自面对挑战。”

她的训练笔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次比赛的反思和分析,在最近一场比赛中,她在9-13落后的不利局面下连追5剑,最终反败为胜。“我没有想太多,只是专注于每一剑,得分了就迅速忘记,失分了就立即调整,当你不再依赖外界的提醒,你才能真正掌控比赛。”

剑指未来,姜鑫瑞,以剑为笔书写自信篇章

平衡:剑与生活之间

击剑占据了姜鑫瑞大部分课余时间,但她并没有因此落下学业,相反,她学会了高效管理时间,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。

“击剑训练了我的专注力和计划性,”她解释道,“每天去训练的路上我会听英语,训练回来后即使再累也要完成作业,有时候解数学题和破解对手的防守有异曲同工之妙——都需要找到那个关键的点。”

她的书架上,击剑理论书籍与学科教材并肩而立;她的书包里,长剑与文具总是形影不离,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学习与训练之间,也体现在她的剑风上——既有锋芒毕露的进攻,也有沉着冷静的防守。

传承:从受益者到传承者

随着在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,姜鑫瑞逐渐成为小学弟学妹们眼中的榜样,训练结束后,她常常留下来指导年轻队员,分享自己的比赛经验。

“我记得自己刚起步时的迷茫,所以想尽可能帮助其他人,”她说,“但我也告诉他们,我的经验只能参考,真正比赛时,他们必须找到自己的节奏。”

上个月,她所在的击剑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少儿击剑体验活动,姜鑫瑞主动担任志愿者,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基本动作,活动结束后,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抱住她:“姐姐,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厉害!”

“那一刻,我特别感动,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我意识到,我的击剑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,也可能影响着其他人对这项运动的认识。”

更广阔的剑道

随着2024年奥运会的临近,击剑运动在国内的关注度持续升温,青少年击剑参与人数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近三倍,越来越多的“姜鑫瑞”正在全国各地涌现。

“中国击剑的未来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,”省队教练陈指导评价道,“姜鑫瑞这一代选手,既有扎实的基本功,又有开阔的视野,她们从小就有机会参加各种比赛,积累经验,更重要的是,她们真正理解并热爱这项运动。”

对于未来,姜鑫瑞有着清晰的规划:先进入省青年队,然后是国家队,最终站上世界比赛的领奖台。“我知道这条路很长,也很艰难,但每次比赛都让我更自信,每次独自站在剑道上都让我更坚强,我相信,只要坚持,没有什么目标是无法实现的。”

窗外,夕阳西下,训练馆里依然回响着剑尖碰撞的声音,姜鑫瑞收拾好装备,与队友道别后独自走向回家的路,她的背影挺拔而坚定,仿佛已经准备好迎接人生中更广阔的剑道。

那条两米宽、十四米长的剑道,不仅是一个比赛场地,更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舞台,姜鑫瑞和无数像她一样的年轻剑客,正以剑为笔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自信篇章,每一次出击,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;每一次得分,都是对努力坚持的肯定,当他们摘下面罩,走出赛场,从剑道上收获的自信与独立,已然融入血脉,成为他们面对一切挑战的内在力量。

标签: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返回顶部